第201章 粮食安全的问题
在场的人都不是傻瓜,谁都知道苏联这个提议,很可能是因为阿富汗的对峙,导致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。
毕竟之前两边就是一个阵营,就是因为这位主席的一意孤行,才导致大家分道扬镳。
如今这位主席还在位置上,要不是无计可施,对方绝对不会发出这样的邀请函。
联盟有时间就像谈恋爱,感情都是双向的,凭什么想分手就分手,想复合就示好,别人可没有配合的义务。
林鹏飞就忍不住评价道:“不说我们当初就被逼着离开大联盟,美国也没那么大度。”
这是世界第一争夺战,美国愿意华夏加大对苏联的能源进口,是想挑拨欧盟和华夏的关系。
他们绝对不可能同意华夏和苏联再次联合,本来军事就比较强势的国家,要是一致对外,谁还阻挡得了这样的攻势。
主要是这也不符合国家的发展路线,之前还能说是把战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,可要是加入了苏联阵营,那这个说辞就站不住脚了。
何况已经背刺了一次,难说没有第二次,再说如今的华夏也没有必要加入谁的阵营。
只是对方既然发了这样的交涉函,怎么应对,还是要讨论出适合的方案,这也是今天的会议主题。
陈宏就开口提醒众人道:“苏联既然发出了这样的交涉函,肯定有了应对的方案,不会让我们保持沉默的。”
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拒绝,对方可能会报复,还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。
赵繁想了一下,给众人提了一个醒:“如果是这样的话,阿富汗的战争只怕是拖不了太久了。”
华夏肯定不会站在苏联这边,可对方既然发出这样的交涉函,国内的经济情况应该不容乐观。
即便是加大能源订单量,只怕也坚持不了太久,这样看来,他们未必还能对峙美国的情况下,还有余力对付华夏。
虽然不用想办法应对苏联的报复,可战争结束的应对却更棘手。
苏联不存在了,到时候美国可能会重新制定世界的规则,欧洲可能也不需要和华夏联盟,毕竟美国不会直接入侵他们。
赵繁见在场的人脸色都不好,知道自己的话有点过了,于是缓和地安慰众人。
“我们也不是没有叫板的能力,即便是苏联解体了,美国也不会立刻对付我们,不用那么焦虑。”
大家的心情虽然好了一点,可核心的问题还是没解决,这场战争一开始的时候,大家都认为没个十年的时间不会结束。
到时候不管哪边赢了,华夏怎么也有十年的发展期,可如今才五年的时间,苏联就有点不行。
可事已至此,大家只能积极想办法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局面,免得事到临头太过被动。
陈敏是赵繁在外交部的秘书,这个会议她也参加了,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,她问了丈夫一个问题。
“如果这场战争结束,你是不是就不用监管外交部事务了?”
赵繁疑惑地反问道:“你是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?”
他思考了一下,儿子已经进入了大学,不是读大学,而是考完试就直接读研,组建自己的小队,研发一个元件的技术。
这不是学校的项目,而是彭英给赵承宇联系的军队项目,也是由军部拨款。
至于小儿子,也在大儿子的学校,倒是没那么夸张研究什么项目,就是去上学,是大儿子没去的那个天才少年班。
可惜他想的这些原因都不对,陈敏摇头解释道:“我只是觉得你这几年没怎么休息过,状态不像在法国的时候那么松弛。”
那时候他们在法国,每周都能出去玩,偶尔还会去欧洲其他国家,可自从回国,赵繁除了工作就是去工作的路上。
处理家事的时间都是硬挤出来的。
赵繁误会了陈敏的意思,他有些内疚地说道:“确实是陪伴你们的时间太少,我尽量调节,以后每年我们带着孩子出游两次。”
现在想想,他陪伴家人的时间确实太少,特别是跟在法国的时光相比,落差不要太大,妻子会感到失落很正常。
谁知道陈敏却说道:“我只是心疼你。”
同床共枕这么多年,她哪里不知道丈夫是什么性格,要不是国家正处于关键的时期,或者当年处境没有太过艰难,也许赵繁不会选择去外交部。
自己的丈夫,是一个很松散的人。
赵繁听明白了,他虽然被关心的很感动,不过还是说道:“就像承宇说的,感情是双向的,你心疼我,我也要照顾你的心情。”
工作永远做不完的,世界离了谁也照样转,虽然减少工作量比较难,可也不是做不到。
到底是重活了一世,确实应该为国家做点贡献,让强国的时间尽可能缩减,可这不代表要减少自己的生活质量。
调整工作节奏还没执行,外交部又把赵繁叫去开会。
等人坐定之后,陈宏就把会议主题说了。
赵繁忍不住惊呼道:“美国想让我们承接他们的造船业?”
他怎么记得这个技术转让方是韩国,还是日本?华夏是后来者居上,这才把这个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抢占过来。
看来他这只穿越的蝴蝶,翅膀把历史煽动得太厉害了。
不同于赵繁的惊讶,其他却很兴奋,虽然华夏也不是不能走自主研发的路线,可有现成的技术,那就相当于少走了很多弯路。
送上门的好处,总不能拒之门外吧,即便是这个大饼有条件,可对于处于饥饿的人,实在没多少拒绝的底气。
陈宏叹了口气,说出了美国的意图:“他们的条件是让我们拒绝站队苏联。”
这话一出,在场的人都清楚一件事,美国肯定也知道苏联现在的处境不好,这是要趁你病要你命的意思。
要是这样的话,阿富汗的战争,估计要结束得更快了。
上次会议,大家还没想到怎么处理,世界老大位置定下来之后,华夏应该如何应对。
当时不少人都提出应该缓缓,或者直接拒绝,相比于这个造船业的大饼,还是未来的平稳局势更加重要。
赵繁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:“我认为应该答应美国。”
陈宏没有反驳,而是提问道:“你思考过后果会如何吗?”
一旦答应,美国甚至不会再支持华夏大量购入苏联的能源,甚至会想办法叫停轻工业的结算体系。
苏联这几年在这方面和华夏合作,竟然调整了国内的生产方式,别的就不提了,农业的投入竟然大比例缩减,转而对外进口,根本没考虑过粮食安全的问题。